第二百六十九章 张辽的疑问(3 / 4)

加入书签

“唉,张某也只是一个小将,人言轻微,吕布将军所决定的事。又岂是某可以改变得了的?本人一生,只会追随吕布将军,所以,太傅不用多说了。”张辽叹息了一声道:“眼下,某奉命镇守关墙,实在不得已,太傅来攻。也不用多想,不容留情,若某能死在太傅手下,于某来说,亦是一件好事,此生不用遗憾了。”

“哦?当真没有遗憾?我记得高顺大哥说过,当年,文远你一样是心怀大志。一心想报效朝廷,一心想振兴大汉,可是。你的理想呢?跟着吕布、跟着董卓,是否可以实现你的理想?看着董卓祸害大汉百姓,你心里可安?”刘易当真的想劝降张辽,所以,耐住性子向张辽说道。

以前,刘易身份低微,是不可能招降张辽的,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刘易声名在外,位高权重。已经有可能招降收服任何一个三国武将。所以,刘易想试试,是否可以收服张辽。

张辽可是史上曹操帐下五子良将之一,不管他的武功如何,光是统军作战,就不比黄叙、太史慈等人差。若能得到张辽,更有利于刘易统一三国的大业。

张辽听刘易说到这些,他还真的有一种无面目与刘易相见的感受。无可否认,张辽的确如刘易所说的那样,以前雄心壮志,一心想为大汉效力,为振兴大汉而奋斗,以前,追随吕布,与匈奴人作战,身先士卒,勇猛当先。但是,自从跟着吕布投了董卓之后,他却发现在本质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他似乎都提不起精神来。

之后。多次与刘易见面,双方虽然都不是太过愉快,可是,每一次见面,张辽对刘易,都不自觉得会表现出一种相惜的感觉,说实在,就算没有刘易救了高顺一命的事,张辽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不太愿意与刘易为敌的感觉。

刘易太强了。强到张辽生不起与刘易为敌的心。这点,有点像他对吕布的心态,吕布在武艺上,强到张辽难望项背,所以,基于对强者的崇拜。张辽对吕布忠贞不二,虽然他个人亦是一个非常有个人主见的人,有自己的相法的人,但是,却始终都会忠诚于吕布。

现在,冒出了一个比吕布还强的人物,这让张辽感到有几分挫败感,连吕布都战胜不了的敌人,他张辽还是这个人的对手么?

另外,刘易之强,并不仅仅只强在武功方向。用兵方面,张辽亦对刘易感到吃惊。

他从一些消息中听到许多关于刘易所打过的仗,似乎,刘易自从打响了名声之后,还没有试过打败仗。张辽亦对兵法有所研究,可是,刘易所打过的仗,其用兵的奇、巧,都让张辽佩服不已。

董卓军士,根本就不是为了大汉振兴而战斗,他们只会为了私利,根本就不顾百姓的死活,非但如此,董卓的军士,时常四出祸害百姓,让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张辽都感到有一种负罪感,因为,他是与那些作恶的军士是一伙的。

远的不说,这一次刘易突然跳过函谷关,当真的有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攻陷了潼关,这些都让张辽感到震惊不已。他直到这个时候,都不能相信,又或者说不敢相信刘易的军士,怎么可能会从天下降下来,直接杀入潼关之中。他始终都搞不明白,刘易是如何做到的。这个疑问,一直都盘踞在他的脑间,挥之不去,让他好奇得心里痒痒。

但这一次,他各为其主,只能与刘易刀枪相向了。

但在两方正式交战之前,张辽还真的想向刘易了解一下,刘易是如何让军士从天而降的。

“太傅。”张辽远远的向刘易拱拳,冲刘易道:“张某与太傅相识已有多年了,虽然没有深交,但太傅的为人,让张辽深感敬佩,尤其是太傅的武功谋略。如果不是各为其主,张某真的不愿与太傅为敌,再说了,算起来,太傅救助过张某的兄弟高顺,太傅相对于张辽来说,还有恩。可是,某现在吕布帐下,是董卓军阵营,所以,只好得罪了。”

“哈哈,高顺大哥早和我说过,他说,虽然吕布为人不怎么样,但是,张辽却是一个铁铮铮的好汉,是一个人物,我刘易也敬重这样的好汉。咱们客气话就不用多说了。但是,大丈夫立身于世,不只是为了追随而追随,要有自己的识见及行为准则。什么的良禽择木而栖的话,我也不想与文远你多说了。只要你看看董卓的所作所为,看看董卓对大汉百姓的祸害,你便知道该当如何选择,再为董卓效命,是否值得。当然,你可能说,你所追随的,只是吕布,并不是董卓,但现在吕布实为董卓的爪牙,你追随吕布,为吕布为事,这和为董卓办事又有何分别?我不劝你背叛吕布,但希望将军你能懂得世间事理,劝吕布将军莫要再为恶贼卖命。助纣为虐。可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