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进攻不顺(2 / 4)

加入书签

太史慈的军队,有两万是俘虏兵,也就是当初击败了袁绍与袁术等人的联军所俘虏的军士,当然。也包括了一些董卓的俘虏兵。他们经过西山军校的整训,也早已经忘记了他们以前的身份,属于正正式式的新汉廷的汉军。通过让他们的训练、学习,他们亦以成为刘易的战士而自豪,所以,这一次是他们成军之后的第一战,人人士气高涨,希望一战建功。

另外。还有从当初参与了保卫皇宫当中的十多万人中挑选出来成军的青壮百姓,总共招募了三万人,其中。一万人是黄正、武阳所掌管的那些地方流氓兵。当然,现在可能不说是流氓兵了,经过整训的洗礼,现在已经是一支军纪严明的堂堂之师。本来,这一万人,将来会另有任务,太史慈也不打算让他们参战的,但是在黄正、武阳的强烈要求之下,太史慈才让他们一起参与对董卓的攻伐战。

黄正、武阳两人,很久没有真正的上战场了。事隔几年之后,又再踏上了征途。

如此,便有了五万军马,加上原来就在曹阳驻守的五千精兵,这五千精兵原是许诸所率的军马,是从洞庭湖新洲率来的水军。他们在攻夺了曹阳之后便一直都在曹阳城驻防。

从曹阳至郏县。沿路有三个小城镇,分别是张茅镇、菜园镇、三门镇。此三镇,隐约的形成一个品字形,拦在曹阳与郏县之间,彼此形成犄角之势,成为郏县的前出卫城。想要攻击郏关,就必须要攻下这三镇。

刘易率军向庐氏县进发的那天,李傕、郭汜接到了密探的通报之后,他们便马上调兵遣将,命令弘农郡内的各城镇的守将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实际,弘农郡的董卓军,一直都是紧张的战备状态。

夜晚下了一场雨,但是,雨水并没有让董卓军麻痹,他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迎战的准备。

戏志才、贾诩、荀文若,三人分别与太史慈、许诸、黄叙在一起。另外,还有另外几路兵马。

各路军马,并不用再在西山军校的校场出发,因为他们早已经在与董卓军对持着,两军相隔,其实不过就是几里远的路程。

当然,除了这三镇,其实还有数个小镇,但是,那些小镇并没有成为董卓军重点镇守的城镇,一般都是留着几百军士在维持地方的秩序,保持对那些城镇的控制。平时,刘易军若要向那些城镇攻击的时候,他们都会马上撤走,撤回三个主要的城镇当中,加强那三个小城镇的防守兵力。

李傕、郭汜,他们在知道刘易率军向庐氏县进军的时候,他们便早已经下令下面各小城镇的军士撤回到重要的城镇当中了。所以,那些小城镇,太史慈只要派出小股军士去接收了便可,不用派出大军去攻夺。主要的,就是集中兵力,对付这三个重镇。

张茅镇,便是太史慈要夺下的第一个小城镇。

张茅镇常驻董卓军有五千兵力,附近几个城镇的兵力已经撤回到镇上,所以,实际的兵力,差不多接近七千人马。

太史慈手上有五万五千的军士,自然不会单单是攻击这一个小镇,他与戏志才合计之后,决定三镇一起攻打。

各军的军马,有所增减,但总的形势并不会变。

天一亮,太史慈与戏志才一起,率军从曹阳城出发,直扑郏关。不过,在攻击到郏关之前,还要先攻下曹阳与郏关之间的两三座城镇。

这些城镇并不大,本来就是由一些小镇发展起来的,经过董卓迁都,迫迁百姓的动乱之后,那些地方的百姓并不多,但是,每一个小城镇,两三万的人口还是有的。小镇一般也会有几千董卓军驻守。

董卓军,会迫着百姓,对小城镇的城墙进行加高加厚,并还在小城镇的城墙四周挖掘了护城河,引入了河水,护城河一般都宽达两三丈,深达丈余,跃马难过。还有,他们在城墙四周。也挖满了陷马坑,遍布陷阱。

更主要的,从曹阳至郏关,才不过六、七十里。两三个沿线的城镇,互相相隔也不过是十来里,他们城镇之间,随时都可以互相调动兵马来支援。这给太史慈的进攻造成不少的阻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