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议会阁(3 / 3)

加入书签

“议会阁?”一众官员有点不明白了,不明白刘易为什么又要弄出这么一个议会阁出来。

其实,刘易是想后唐朝时期,李世民的天策府,以及后世的一些什么的议会阁,其实,也有点像后世的中南海。

议会阁中,集中了所有能人。如此一来,刘易也更好的把这些人紧紧的拉拢在身边,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刘易的负担。将来,一切大小事务,军事,政事,都可以由议会阁自行商议决定,不用事事都要刘易事无大小的主持主理。有事的时候,刘易就给出议题,让他们自行商议定策,再交由自己过目,觉得可行,便可以马上实施。不用再临时再集合众人临时开会。

有了议会阁,也可以定下今后多年的发展计划,可使得下面的人,人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方针方向工作。如此,处理起一些突变事件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处理。

最重要的,刘易现在既然已经决心要尽早统一这纷乱的三国,大汉那么大,刘易也不可能靠自己一人一城一池的去攻打,将来,待发展起来后,大军以百万来计的时候,便要他们各自率军四出攻战。只要有了这个议会阁,便可以很好的安排调配那么多的军马。(未完待续。。)

“嗯,是这样子的,历朝来的三公九卿制度,虽然不错,但是,把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交托在这几人主理。太过琐碎,如贾先生的司徒一职,便要掌管民政、财政,别看民政、财政很简单,其中却牵涉到太多太多的事,比如,百姓的统计、百姓的生产,以及财务收入支出的许多细节。光是统计全国的赋税,便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更何况还要安排人手去征税收税了。”刘易道。

“嗯?”贾诩不解的道:“的确是比较多事,可是。我们下面还有一众官员,他们可以负责具体事宜啊,某只是最后监督审计便好了。”

刘易还是摇头道:“这样不够。”

刘易说着,抬头对四周的官员道:“诸位大人,对不起,非是我刘易不信任你们,而是如此的话,会存在许多细节的问题,下面的人,如果有一人办事不认真。又或有点私心,做了假帐蒙骗上司,然后一层一层蒙蔽上来,你们肯定看不出其中的问题来。并且,贾诩大人一人要最终处理那么多的事宜,肯定是穷于应付的。”

“那……那主公你准备怎么办?”贾诩觉得刘易所说的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历朝来,单单是赋锐一项当中,都不知道出现过多少贪污受贿的事。并且,他所得的最好数据,都是一些下面的人送来的,具体的真实性,他的确难以了解。

“我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实行军政分开。”

“什么?军政分开?军政又怎么样分开呢?”众官听刘易一说,便马上忍不住出言询问,似乎刘易所说的,是他们听所没听,感到特别的新鲜。

“这样说吧……”刘易想了想道:“先不说别的,就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刚刚成立新朝的时候,将来,肯定会有许多战事,在我们生产发展的同事,未来几年或者十年之内,我们的战事肯定会不断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某计划,打仗的,就专门管打仗的事,而管政事的,就专门管政事。而戏先生、贾先生、郭嘉先生、荀彧先生,还有像卢植大人,等等,将来,都要依重他们随军作为军师,指挥作战。这样一来,他们定然会有一定时间之内,不可能再管理得了朝中的政事,但是,他们不在朝中,政事也定然要人来处理。所以,我打算,把军政公开,文官,就只管埋头管理治内的百姓,发展民生,武官和军师,就专门管打仗。”

“我们都专门管打仗的事?”贾诩等几大军师都有点惊异的问。

“嗯,不过,你们的担子可能要重一些。”刘易若有所思的道:“这样吧,现有的官职,还是先保留着,我们另外组建一个议会阁,戏志才、荀彧、贾诩、郭嘉以及我刘易,就是这个议会阁的核心。然后,卢植大人,张钧大人,杨彪大人等等,懂军事又懂内政事务的,都是议会阁的会员,适当的时候,议会阁会员,会有所加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