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让火铳上刺刀(3 / 3)

加入书签

经过杨映菡、薛知蝶、薛凝影三人的清点,王世新家族留下的财产,价值大约三千两白银。其中金银大约一千三百两,其余财产大约一千七百两。还有些财产无法估计价值,只能暂时放着。至于王世新的田产,本来是最值钱的,现在都已经全部拿出去进行重新分配了。

当然,王世新在其他地方的各种产业,张准都接收过来了。王世新的能耐还真的不小,远在青州府、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甚至是南直隶的淮安府,都有他的产业。这些产业涉及到粮食、棉花、药材等行业,每年的利润都有几百两银子。

除了金银珠宝之外,护卫队还缴获了大约三百石的粮食,折算过来,大约是六万斤左右。这些粮食,都存放在王世新的私人仓库中,将仓库堆得满满当当的。本来按照卫所的规定,是应该有粮仓的。以前,军户们还有田地的时候,大家按照每亩地二斗的标准,向千户大人缴纳税收,千户大人用这些粮食,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用来放大家的钱粮。但是现在,粮仓里面已经连老鼠都不来了,一粒米都没有,上头划来的月粮,全部都进入了王世新的囊中。

想不明白,王世新为什么死守着这么多的粮食,不肯放给军户,最终葬送掉自己的性命。六万斤粮食,可以救活很多人了。难道,粮食和金银珠宝,比人的性命还重要?真是愚不可及。不过,要不是王世新这么愚蠢,张准现在,大概也是一个安安分分的军户而已。

从五月始,张准带着马轶,在浮山城里面进行巡查。他要尽快的掌握浮山城的全部战争资源,掘战争潜力,做好应对官兵反扑的准备。耗子已经带人潜伏到了即墨县里面,从他派人送回来的消息来看,官兵目前还没有动作,他必须抓紧每一分时间来做准备。

其实,在大明朝,除了几个繁华的城市,在别的地方,真的不缺建筑用地,只要有钱,多大的建筑都没有问题。要是有钱没地方花,在崂山找个地方,修建个皇宫都可以。

拿下浮山城以后,张准实在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每天都忙得脚不点地的。

五月十四,张准为牺牲的战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大约有三千名军户参加。牺牲的战士,被埋葬在了崂山。张准在这里专门修建了一个烈士陵园,埋葬所有战死的烈士。以后的烈士,都会埋藏在这个烈士陵园。以前那些战死的烈士,日后也会迁移到这里。每年的清明节,张准都会带领护卫队和生夏宗的骨干人员,到这里来祭奠。

随后,护卫队又举行了庆功会,表彰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的人员。杨国华带领的炮兵,受到张准的高度赞扬。尤其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将佛郎机火炮拆卸开来,从城下沿着楼梯一直抬到城头上,令其他的战士深感佩服。同样受到表扬的,还有尹风毅、张亚铁、彭勃等人。在这次的庆功会上,彭勃被提拔为队副。

庆功会以后又是总结会。在总结会上,大家争论最激烈的,还是要不要配备火器的问题。护卫队目前装备的火铳,除了三支鲁密铳之外,其他的火铳,性能都不太让人满意。张准有意思在队伍中逐步的扩大火铳的装备数量,杨致远和郝林勇两员大将,都保留意见。两人对目前的火铳威力,实在是不太感冒,他们还是愿意用三棱刺和长矛解决敌人。

巡查的第一站,自然是军器局、神机库、火药局等要点了。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同样是5ooo字大章,求收藏,求推荐~~~~】

事实上,大部分的护卫队官兵,观点和两人都是相同的。火铳的射和准头都是巨大的缺陷,情况危急的时候,根本无法使用。相反的,无论情况多么危急,长矛和三棱刺都是值得信任的武器。当然,要是张准能够弄到鲁密铳这样的犀利火器,他们也不介意全部换装鲁密铳。同时,如果能够让火铳变成长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火铳变成长矛使用,那就更好了。

“这没有问题,上刺刀就是了。”

让火铳变成肉搏用的长矛,自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配备刺刀就行。

但是,要制造出鲁密铳那样犀利的火器,还真是有点困难。鲁密铳的枪管实在是不好弄。张准搜索枯肠,终于想到了一个替换办法。他下令周石文等人开始收集石墨、燧石等物资备用,同时要李奉来等人向周石文提供最优质的钢。至于具体要生产什么样的火器,张准并没有细说。

五月十五,张准开始处理缴获的各种物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