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浪淘沙 第三节 艰苦卓绝(1 / 3)

加入书签

一个多吃了一点、吃好了一点的日常生活行为,竟然引起了广大一分区八路军干部战士的愤恨。当时生活水准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确实就是这样的境况。

作为一分区创建人的杨成武、黄寿发、罗元发,包括已经调走的邓华、李志民、熊伯涛。都知道领导干部生活特殊化在战争紧张的条件下所带来的恶果。你需要的是所有的干部战士与你同心同德、共渡难关。你做的是离心离德的事情,关键时刻,谁都怕部下抛你而去,甚至打你的黑枪。所以他们将“同甘苦、共患难”看作是在战争环境中能否生存下去的必要保证。

徐德操来自平西挺进军。平西根据地是比狼牙山根据地更加贫瘠的地区,杨成武38年称之为:“养一个营的部队都困难”,所以弃之不用。肖克在平西建立挺进军之后,涞水县野三坡紫石口一带原本还富裕的经济一下子垮了,原来的几家肉店、粮食店、糕点店、杂货店、布店,几乎在半年里先后消失。

最终,愤怒的平西当地人在1940年12月引起地区哗变,反对驻扎在那里的八路军。虽然挺进军镇压了叛变的村民,但挺进军也元气大伤。肖克将挺进军司令部搬离过去一直驻扎的野三坡地区,到了更加偏僻而且空无一人的李各庄。又挣扎过了一年,挺进军编制被撤销,不再存在。

正因为平西根据地的粮食供应、物资供应都十分紧张,挺进军领导机关实行单独供应,也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徐德操介绍过(吕展也说过),有时,司令部派出参谋,寻找部队。挺进军的七团、九团两支部队常常是“因食而居”,哪里能找到粮食就驻扎在那里。就像放羊人哪里有草场就把羊群往哪里赶一样。

因为一些吃食,因为能吃饱饭,日伪军曾引诱了一些八路军叛变。这在今天看来是很难理解的事情,在当年却真实的发生着。

1942年-1943年,一分区司令部在河北省易县周庄村,政治部在偏北两里地的岭东村,一分区地委、行署机关在偏南两里地的裴庄村。一分区各主力团和各区队环绕在周边地区。这个地域非常狭小的地区,当时称作“易满徐联合县”。

42年初春,整个河北、河南都面临特大的旱灾。冯小刚拍摄的电影《1942》就写的是这个时期。一分区所在的河北省易县,虽然没有像河南那样到遍地饥民饿殍的地步,但山野中挖野菜的农民随处可见。

杨司令率先于晋察冀军区机关,提出倡议:机关,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部队,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支援灾民。并且,命令机关部队不得就近采摘野菜、杨树叶和榆树叶,留给附近的村民去摘。因为长期饥饿,疾病盛行,一分区机关病倒十几个干部。杨司令跟卢星文商量,就近成立自己的干部休养所,收治这些病倒的干部。

因为长时间吃不饱肚子,前面说的那个贪污五斤小米被查了出来的司务长,他自己要求枪毙,杨司令慈悲心大开,他开导大家:“这个司务长,守着那么多粮食,偷吃了五斤,不过两三顿饱饭。他再饿,也没有跑到鬼子那边去天天能吃饱饭。冲这一点。也饶他不死。”

结果。这个人没有被枪毙。从宽处理。但杨却告诫大家:“红军时期,五斤小米能救不少人命。那时候贪污了五斤小米,是一定要被杀头的。今后大家注意,不会再宽恕了。”

抗战最艰难的中后期,一分区干部战士出现人数不少的叛变现象,这不仅是鬼子汉奸特务机关私下里拉拢的结果,也是一分区根据地抗日力量出现严重枯竭、一些参加抗战多年的革命军人丧失胜利信心的具体反映。

不光是根据地人力的枯竭,根据地的财力也已枯竭。由于根据地大片土地因战乱连年荒芜。再加上根据地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为根据地提供粮食、税收的职能严重萎缩。

一分区情况好一些,是因为还留有1939年打孟阁臣时羁留的丰厚家底,在狼牙山的偏僻角落里还埋藏了一些军装和军用物资,可以不断到冀中买粮、买棉、买急需物资。但没有这些丰厚财力、物力家底的那些军分区呢?比如除一分区以外的其他军分区,抗战最艰难的那些年,他们是如何挣扎过来的?

仔细分析下一分区抗战史留下来的众多宝贵史料,在一分区参谋长徐德操被批判过的种种“罪行”中,其核心竟然是今天看起来最微不足道的一条“多吃多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