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双喜临门?(2 / 4)

加入书签

不少名专栏作家,如张小娴、亦舒等都是从《明报》出的名,但明报的稿酬一直比较低,林燕妮被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她要求增加稿费,金镛拒绝,亦舒也为稿费这事在专栏骂他,他稿费照样不增加。

金大侠性格特别好强,不提加稿费,到年底他还会加一点,一提的话,绝对没有增加的希望。

“第二呢?”林晓光问。

钟文璋见他一开始还有些激动,后来变的很淡定,也是啧啧称奇,话头一转回答:“二来嘛,你就算缺钱,也不是没有别的路子。”

“怎么说?”林晓光有些激动。

钟文璋侃侃而谈:“一来嘛,《英雄志》还在连载,我觉得等到连载完毕,那时候出版最好,可以利益最大化,你能拿到更多的稿费,现在《英雄志》还没到达销量极限,而且你又不缺钱,何必这么着急,再说金大侠抠得要死,价格方面,你可以再等等。”

林晓光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像实体出版,书籍销量的多寡,表示一个作家的实力强弱,一本销量过万的书,自然和销量过十万,过百万的书,稿酬方面是天壤之别。

第一本书销量太少,这会影响到第二本书的报价,甚至决定第二本书能否出版。

出版商也是要盈利的,销量太少,赔钱的事他们可不做第二次。

“你知道香港商业电台吗?”钟文璋没有解释,而是转开话题,问起另一件事。

再就是钱的问题。

他现在只是吃喝玩乐的话,光是在香港商报连载小说,这稿费够花了,至于其他的,眼下还没改革开放,又不能做生意,要那么多钱还真没用。

这年头一个有钱人,还是相当扎眼的。

就说上次《青年文摘》十月刊的事,他垫了一笔钱,但更多的钱却不能垫,一则没有这个道理,清文社又不是他私人的,二则财不外露,这笔来自香港的稿费,还真不能在内地见光,至少不能让别人知道。

至于金镛抠门这事,明报稿费并不高,是众所周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