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军情(2 / 2)

加入书签

其实这事儿说来也简单,那子承父职担任扬州卫指挥使的单寿,去辖下的泰州抓人,结果因为临阵脱逃被贼人干了个四仰八叉,大大的丢了帝国军的脸。这事儿本来把单寿免职,乃至拿问京师,再另外派人剿灭了这伙胆大包天的蟊贼就了事一场。

结果之后从临近的高邮卫抽调部队打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还真不能全怪单寿,这伙贼子确实有几分本事。倒不是说他们又把高邮卫的人干翻了,而是在打了两场之后发现根本剿不了!这伙人是马贼!而且几乎全是马术高超的马贼!加上有单寿这个运输大队长,给他们送了一波装备之后,这伙规模其实不算大的马贼,装备也起来了。等闲小股部队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大军围剿又跑不过人家。

这下除了原本或许还能活命的单寿死定了之外,皇帝陛下还特意抽调了京卫骑兵部队前去参与围剿行动。想来是郭英觉得这是个轻巧且风险不大的活,于是便运作到了郭镛的脑袋上,让他去捡点军功。

无本买卖算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职业了,不过从事这种职业虽是无本万利,可也严重妨碍了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因此在国家机器诞生之后,便遭到了国家机器的严厉镇压。可毕竟人性如此,马先生曾说资本家可以为了三倍的利润就犯下任何罪行,其实也并不仅仅适用于资本家,而是适用于全人类。所以这个古老的行业即使在超级暴力机关的无情镇压之下,也依然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而进入骑兵时代之后,强盗的升级版,马贼也应运而生了。大概是从最初游牧民族有组织劫掠农耕民族得到了灵感,部分有一技之长的人开始凭借这个本事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元末战乱中,暴力机关控制能力大幅下降,而所谓的马政又使得中原地区散落了大量的优质马匹资源和掌握了骑术的人。

除此之外,正在快速崛起的中亚突厥帝国;慢慢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野人;一直游离于危险边缘,自成体系位置却极为敏感的乌斯藏;南边雨林中的土司甚至安南等国,都是这柄帝国铁拳需要一一砸成一堆垃圾的目标。

在此之后,帝国还需要扬起风帆,从马六甲到非洲甚至欧洲,从菲律宾到大洋洲再到南美洲,从夏威夷、阿留申到北美洲。借助风帆、战舰、火炮为帝国和民族打开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明明就是领先的,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超过去,谁敢有超车这个念想,就得先让他们尝尝帝国之铁拳。

想一想,如此浩大的规划,对于短短的几十年人生光阴而言,实在是太过紧迫了。更何况,现在他还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帝国内部的各路大神,免得在应天这个小小的阴沟里就翻了船。

草草地在锦衣卫大营里面视察了一番,徐钦便突然有些火急火燎地赶回了锦衣卫衙门。这让孙孝廷等随员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暗自腹诽不已。

而徐钦现在满脑子都是新军,也管不了别的那么多了。他打算先写一份详尽的新军训练规划,作为奏疏直接上呈天听,其他的不说,先忽悠朱大老板允许自己在锦衣卫里面推进小规模的试验性新军改革才是。

虽然经过大明一统天下多年之后,各地的匪患也逐渐被剿灭,可依然有那么些顽固分子过贯了这种天高任鸟飞的快活日子,或者因为其他什么原因,继续从事这种没前途的职业。而且相较于元末乱世的良莠不齐、明火执仗,现阶段的马贼开始向隐蔽化、精锐化发展。毕竟太过高调或者菜鸟的同行,都被各地官府和驻军拧下脑袋拿去换战功了。

这伙人原本也是一股小规模的隐蔽马贼,不知道在哪个山林里猫着,偶尔干点儿什么栽树、开路什么的公益活动。结果和扬州卫一战,以一当十还大获全胜,于是打出了自信,竟然公然扯旗造反。虽说这造反造得有些儿戏,不过他们确实看准机会,从太仆寺辖下江都监的一个养马群又劫了几百匹战马,人数也发展到了七八百号,呼啸山林快活得很。

而附近几个驻军卫所,一方面要保证各处城池的安全,一方面还得保护牧马监,能抽调的兵力极为有限,而且大多是步兵,根本追不上能满足一人双马甚至一人三马的马贼。高邮卫指挥使打了两仗,虽然没有吃亏,却也实在是没法完成限期剿灭的任务,只得把实际情况报了上来。

于是朱元璋龙颜大怒,让骁骑右卫派出帝国的精锐骑兵部队前去负责剿灭这伙胆敢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蹦跶的流寇。

谁知他这回程还没过正阳门外的中和桥呢,就遇上了顶盔掼甲的郭镛。

“郭同知这是?”徐钦见他不仅披挂了全副铠甲,更领着一帮子装备齐全的骑兵队伍,粗略一看,这规模起码也有千人以上,顿时忍不住上前问道。

“诶,别提了,还不是扬州卫那个倒霉催的单寿!”郭镛也不把他当外人,顿时重重叹气道。

听这么一说,徐钦马上就知道是什么事了。

之前早朝的时候就议过此事,只不过当时徐钦并没有加以关注,毕竟只是一群地方性的乱贼团伙罢了。只是当时一时没有想起,原来调去镇压的骁骑右卫就是郭镛所在的部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